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广工 >> 纸媒汇

【学习强国】:他用赤子之心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字体: 2019年11月26日 浏览量: 编辑:朱小翠 来源:学习强国2019年11月20日

【人物档案】

安太成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院长,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学会亚太区主席。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安太成

从化工专业转到环境专业

上世纪90年代,目睹家乡环境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安太成大学毕业考研究生的时候,毅然从当时吃香的化学专业转到冷门的环境专业,从此走上环境保护的道路。他说:“化工的发展,虽创造了许多美好生活,但却因为没有处理好环境问题而带来了很多后患,这也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癌症患者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要用赤子之心,守护祖国的碧水蓝天!”

目标一旦确定,奋斗的脚步就会更加铿锵有力。做实验、写论文、进厂区,安太成没日没夜地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33岁就成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目前已发表国际SCI论文300余篇,SCI引用达7500余次,连续五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不仅自己拼,还带着大伙一起拼

安太成教授2016年来到广东工业大学,他的“拼”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他经常晚上11点多睡觉,凌晨四五点起床,一天工作超过15个小时,寒暑假也从不曾休息,甚至除夕与大年初一还坚守办公室或者实验室。有一次,在美国开会不小心弄伤了脚,回到广州时已是凌晨,他到医院简单处理后就拄着拐杖急匆匆赶学回校参加研究生面试,第二天又是拖着这双瘸腿飞赴北京参加项目答辩。

除了自己拼,安太成还带领大伙一起拼。他说“我国的工业发展很快,但环保事业却起步较晚,在国际上备受其它国家的歧视。为了我国环境科学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那就得拼!”带着不服输的信念,安太成带领团队努力拼搏,于2017年6月在广东工业大学成功主办国际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大会,参会的世界顶尖专家接近100人,参会人数是上届欧洲主办的6倍,会议报告水平创历史新高,让外国专家见证了我国环境科学与环保事业的高速发展。


 

安太成和团队在做实验

在安太成教授奋发图强精神的感召下,团队成员们紧密合作,全力以赴,“谁也不想掉链子。”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8岁的团队短短三年内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20项,做到了人人有基金、人人有项目,团队成员获得广东省珠江学者3人、广东省特支计划人才4人和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2人。他不仅带着团队拼,还带领整个学科乃至全院师生一起拼,短短3年,拿到了国家基金重点、联合基金重点、重大项目课题、博士点,每年国家基金项目牢牢锁定在了两位数。

不惧恶臭,不言苦累,坚持到污染最严重的现场解决难题

除了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为国争光,安太成教授更是不惧恶臭,不言苦累,坚持到污染最严重的现场解决环保难题。他曾在近40度的高温天气,参加垃圾处理工程,高温烘烤下的生活垃圾实在太臭了,闻到都忍不住想吐,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连续两个月的夜晚驻场调试。由于垃圾场比较偏僻,经常吃不上饭、环境卫生太恶劣,安太成教授早早就患上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对此,当地工人很诧异地问他:“这种苦力活你们大教授何必亲力亲为?”安太成说:“环保工作就像做临床医生,我要亲自‘号脉’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任何时候,他都要求自己坚守环保第一线,他认为只有这样爬上垃圾山、登上废气处理罐、走到厂区临界点、深入到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实地现场,才能获得一手资料,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为每一个环保工程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安太成带领团队调研垃圾填埋场,研究处理填埋场除臭设备的处理(中间着夹克者为安太成)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贵屿镇,一度被誉为“世界上最毒的地方”,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处理镇,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从2003年以来,安太成一直带着团队义务为当地服务,不仅为当地政府解决环保问题、为清洁生产工业园的建设建言献策、奔走呼吁,还指导当地工人如何提升拆解工艺、做好防护措施,完成一系列电子垃圾拆解有机废气的中试工程,为当地的污染减排和老百姓的健康生活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正是这些努力,安太成教授被国际科联下属的“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授予“青年科学家奖”,这是该组织成立42年以来,首次颁奖给中国科学家。

“科研共产主义”培养环保人才


 

安太成指导学生做实验(左二为安太成)

安太成教授说:“我们来广工,就是来冲刺的,要依托广工大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打造一个国际高水平科研团体,打造一支环保事业的生力军!”在研究院,他实行“科研共产主义”,想方设法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无论是资源分配,还是职称、奖项等的评审,都必须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服从大局、服从整体,相互协调,让更合适的人拿到更合适的资源,让每个人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实验室不分家,绝大部分教师的科研经费也不分家,大家在“一个锅里吃饭”。他觉得,年轻老师刚来,启动资金只有二十来万,能做的事情很有限;而一些比较有资历的教授,个人科研经费高达千万,但一个人能做的事情也很有限。因此,资源共享以后,可以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年轻老师也能施展才华,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专业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在这样的理念和氛围中,他所带的年轻老师和学生得到了高质量的快速成长和发展,不仅人人有基金、人人有项目,而且有9人次获得省级以上人才称号。

他深刻认识到培养环保后继人才的重要性。为了将科学研究前沿动态及时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他开展团队教学,吸引了大量本科生进入团队开展日常科研活动。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严谨治学、解决问题的精神,他和团队老师常常带领学生们奔赴条件艰苦的野外实验现场,给学生们做好示范,让学生在艰苦中体会到环保工作的紧迫性,激励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安太成教授常跟团队成员和学生说:“作为从事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的研究人员,我们要为祖国的绿水青山和人类的生活健康做点有意义的事。”他们怀着对环保事业的无限热爱,为祖国的青山绿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才智。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胡静 连黎斌

网址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601055052267147013&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from=timeline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