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视频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文校园 >> 工大学人

解晓伟:科研就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字体: 2013年12月17日 浏览量:来源:广东科技报2013年12月14日第07:南粤科技精英风采 作者:记者 叶青 编辑:詹勇

解晓伟说,科研就是要创新,要用理论去指导行动,发现新事物后坚持下来。受访者供图

解晓伟,《基于Pt(Pd)-M双金属纳米晶的加/脱氢模型催化剂库的建立》,当中性的名字与酷酷的研究内容组合在一起,让人第一反应就是研究者必定是男性。可眼前的解晓伟青春靓丽,脸上总挂着甜甜的笑容。谈话间,既有科研工作者理性和缜密的思维,也有女性温柔的一面。

在男性科技工作者占绝大多数的催化新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催化转化新过程的研究领域中,她巾帼不让须眉,在Nature上发表了中国催化界的第一篇研究成果,目前已被国际同行引用超过300次。论文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专项、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院长奖获得者科研启动专项资金”等项目,获得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建催化剂库以指导将来应用

解晓伟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催化转化新过程的研究工作。“我的研究对象不是终端产品,而是提供生产能源、化工的基础原料,研究内容和能源、基础化学品相关。如一个由聚丙烯制成的杯子,我主要研究其如何从丙烷到丙烯,而不是研究它如何从丙烯变成聚丙烯的过程。”

“催化与大众的实际生活直接接触少,所以大部分人不太了解,其实催化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90%以上的化工工程都与催化有关。石油从炼制到各种处理都与催化剂有关,把化工产品变成精细化学品,也需要靠催化剂把其转化成相应的产品。” 解晓伟讲起话来娓娓动听。

“催化技术是现代化学工业的支柱,目前90 %以上的化工过程和60 %以上的化学品生产由催化过程完成。尽管多相催化研究已经开展了一个多世纪,工业应用中取得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成果,事实上由于多相催化反应的温度普遍比较高,反应过程中涉及气液、气固、液固或者气液固多相界面,催化剂表面结构复杂而表面分析手段有限,真实表面催化反应过程的研究极为困难,早期催化研究带有很大程度的经验性,因而被称作是‘黑箱艺术’,因为不知道它是如何发生的。”解晓伟说,尽管近年来表面测试技术飞速发展,仍很难原位真实探测反应历程,另外主要由于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复杂性无法将催化剂性能与它们所暴露晶面的原子水平上的结构(催化本质)联系起来,人们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催化反应。

基于此,她希望针对反应建立一系列具有不同特点的、确定组成结构的模型催化剂。“不同模型得到不同产物,虽然不知道中间过程,但可通过分析产物结构,从而推出一系列理论。” 解晓伟说,我们不仅仅单纯制备一种或者几种材料,而是做成一个库,建起整个模型,把其形成完整体系以指导将来应用。

“Pt就是我们所戴的铂金。它基本上和另一种金属掺杂在一起。从应用来讲,贵金属在精细化工、石油化工都有广泛用途,铂的性能最好,我们挑选了它做原料。” 解晓伟进一步补充道。

Nature发表中国催化界第一篇成果

虽然年纪轻轻,但解晓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已作出不俗的成绩,她是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

攻读博士研究生时,解晓伟的研究成果就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上发表,这也是中国催化界在此上面发表的第一篇科研成果。

“汽车点火一瞬间,尾气排放量最大,催化剂却仍未达到工作温度。过去用贵金属做,我尝试用非金属看看是否可以代替金属,于是做了一种特殊的形貌控制。”解晓伟通过精确形貌控制制备的四氧化三钴纳米棒,在零下77℃即可以达到100 % 一氧化碳转化率,是目前报道的低温一氧化碳氧化的最佳结果,优于贵金属催化剂,并从分子层次上阐明了纳米催化中形貌效应的本质。

该研究成果解决了水汽存在下非贵金属低温一氧化碳催化氧化的难题,首次在分子层面上证实了纳米催化的形貌效应,在纳米催化基础研究和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大气环保应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一登出,就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国际上C&E News、Nature Chemisty、NatureChina等知名学术期刊专栏均对此发表了评论,认为该研究通过形貌控制优先暴露活性晶面为制备新一代高性能催化剂提供了新的途径。论文也入选200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目前被国际同行引用超过300次。相关研究工作也在Nanoscale、J Phys. Chem.C、J. Catal.等杂志发表。

对自己取得的成绩,解晓伟十分谦虚,她笑着说,这些不足以谈,都是以前的工作。

在从事基础研究的同时,解晓伟也积极推广技术应用,她主持过中国石油和延长石油的科技开发项目,进行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及化石能源加氢和脱氢转化研究。前者研究项目中,解晓伟的研究为炼油过程中副产的低碳烷烃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可以将低值的低碳烷烃转化为目前市场紧缺的丙烯、炼厂急需的氢气,并且产生的烯烃通过芳构化、烷基化等技术可以进一步转化为芳烃等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目前中石油正在做中试准备工作。后者项目中,解晓伟成功设计合成了非负载型的Co(Ni)-MoS2新型纳米材料,在悬浮床重油加氢实验室小试反应中获得了高收率轻质油品。该催化剂体系可用于低值重油、渣油、煤焦油液相加氢制汽、柴油等清洁燃料,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有能力建楼时,一定能建起摩天大楼

解晓伟是一位东北姑娘,性格开朗、直爽。本科读的是应用化学,考研究生时凭着第一感觉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化学专业。提到当初的选择,她想了想,很干脆的笑着说,没有特别的想法,就是喜欢。

回忆自己的科研经历,解晓伟把之总结为“坚持”二字。“我一直比较强调,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即使科研的步伐因此慢了下来,即使我一直无法露出地面,但也要有信心坚持,不要迷茫。我相信到了自己有能力建楼时,一定能建起摩天大楼,而不是在基础很差时,盖一个摇摇晃晃的小平房。”

为什么会如此说呢?解晓伟解释道,每一个专业要做得好,都很辛苦。“做实验,不仅需要知识,还特别需要体力。做反应实验时,一次实验要花上14小时,每20分钟就要观察一次。任何一个环节没不好,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为了做好实验,解晓伟天天泡在实验室,天天吃盒饭,就这样坚持了几年。

她说,做科研就是要坚持,如果有放弃的想法,肯定无法成功。发表在Nature上的科研成果,从实验、修改、投稿、发表等,解晓伟用了四五年的时间。“科研就是要走一条别人没走过的路,不能只靠书本告诉你怎么做而去做。科研本来就是要创新的,要用理论去指导你的行动,发现新事物后坚持下来。”

做人、做事、再做学问

2012年初,解晓伟成为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她也正式把家安在广州。一年四季,花开不败的广州,让她倍感生机和活力。她说,广东化工资源丰富,是全国化工石油基地,拥有湛江、茂名、大亚湾等基地。“所学专业也与其相关,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机遇。”

事业、家庭两不误,这是所有女性的希望,解晓伟在此也做得非常出色。她充满幸福地说,家庭与工作,两者并不矛盾,而是自然而然的事。“生活本来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学会‘舍得’,觉得哪一个对你的生活最为重要就选择之,分配好自己的时间。”业余时,她喜欢打网球、游泳。“网球技术不好,游泳还行,哈哈。”

“我希望不仅把专业知识,还有自己,包括做人、做事的心得体会教给学生。我常告诉学生,我教给你的是一种方法和方式,让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去征服它,形成自己的性格。”解晓伟说,大学生还处于从学生到成人的成长转变阶段,作为老师有责任教好他们。但如果只是简单的反复强调教导,效果并不一定好。她自创了“自我评价”体系来引导他们,具体来讲,就是做具体课题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慢慢地,效果开始显现了,她所带的学生开始能自己认识,完善自我。

“首先要做人、做事、再做学问。‘广东精神”总结得非常好,如果都能做到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学问一定也能做得好。”解晓伟常常如是告诉她的学生,也以此鞭策着自我。

网址链接:http://epaper.gdkjb.com/html/2013-12/14/content_7_1.htm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