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广工 >> 纸媒汇

【南方日报】第四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评选揭晓

字体: 2022年01月12日 浏览量: 编辑:卢迪 来源:南方日报2022年1月12日A08版

为推动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全面繁荣、走在前列,坚定不移走文化强省、学术强省之路,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组织开展了第四届“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评选活动。经专家评审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核准,决定授予石佑启等10位同志“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以下是10位优秀社会科学家简介(以姓氏笔划排序)。

石佑启:中国政府治理变革与行政法治研究的探索者

石佑启,1969年生,湖北大悟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立法工作领军人才等。兼任教育部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委法律顾问、广东省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

他长期致力于政府治理变革与法治政府建设、区域法治、地方立法等领域的前沿问题研究,率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出版“区域法治与地方立法研究文丛”,该文丛已出版著作20余部;率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编写《中国地方立法蓝皮书》《广东地方立法蓝皮书》,自2015年起每年连续出版;系统研究政府治理与行政法治的基本理论及其制度创新问题,出版《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论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法治》《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府际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等著作与教材3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撰写的调研或咨询报告得到中央和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批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成果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5项等。

李萍:潜心中国德育理论研究与践行

李萍,1957年生,女,广东蕉岭人,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二级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

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在众多优渥的选择中,毅然留校选择创建“中山大学思想教育研究室”。面对社会急剧转型,青年学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充满困惑和迷茫的现实,她一方面在学科前沿上探究学习,深耕学术;另一方面深入学生,打开青年学子成长的心窗。1987年她创立了中山大学益友咨询中心,成为国内大学最早的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之一,之后她被推举担任广东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她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中国德育理论的研究与践行,推动大学德育的建设与完善,被学生誉为大智、大爱、大美的良师益友。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伦理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她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她主持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主编的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被评为教育部首届百名“两课”优秀教师、国家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等。

她师从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罗国杰先生,深入展开中国伦理道德传统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研究、比较伦理与比较德育研究、意识形态与文化问题研究、公民道德与价值教育研究等,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等研究项目二十余项,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专著《现代道德教育论》等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优秀成果奖。

她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她说:“我大学毕业时的理想就是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老师,但我知道这要付出一生的努力。”如今她以执着的教育理想追求,投入到“希望工程”乡村教育的伟大事业中。

张卫国:金融复杂系统与风险管理研究的领军人物

张卫国,1963年生,陕西安康人,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广州金融服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基地主任、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授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连续两次入选国际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广东省第六届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召集人和国内外权威期刊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副主编、《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编委、《中国管理科学》编委等。

他长期潜心于管理科学、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特别是在投资组合选择、金融衍生产品定价、金融复杂系统演化、互联网金融和群体决策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创新成果。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系统构建了我国金融复杂系统演化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多阶段模糊投资组合选择理论与方法,提出了路径依赖型期权、权证、可转债定价模型与风险管理方法。学术成果《金融复杂系统的演化与控制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紧密结合国家、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发展战略和规划开展应用研究,多篇决策咨询报告被中央办公厅、教育部、国安部、广东省及金融机构等采纳和应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出版著作8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20项。

胡军:产业竞争力和跨文化管理研究的先行者

胡军,1957年生,吉林梨树人,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原校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荣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从1986年开始,他一直从事产业经济与产业组织、企业文化与跨文化管理等领域研究,尤其是在区域经济与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方面成就突出,主编产业经济学丛书两套、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发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等重要期刊论文20余篇。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多项,主持完成的《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等成果为广东省政府有关决策提供了依据。

他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化理论和产业竞争力研究。持续跟踪和研究中国转轨体制下的工业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些理论问题,引领性研究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力的流向、流速和流量及其宏观控制。较早提出产业竞争力的理论框架、评价方法与政策体系,首次全面评价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并提出了系统的政策主张。二是跨文化管理研究。较早将跨文化管理学及其研究方法引入中国大陆,并将其主要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模式中,有关成果两次获得广东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研究。较系统地提出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主张与政策建议,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机制体系,并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统计测度和综合评价方法。

黄国文: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探索者

黄国文,1956年生,广东饶平人,华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先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1992)和威尔士大学(1996)获得两个博士学位;曾任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学会执行委员会主席,现任国际生态语言学学会中国地区代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民政部注册一级学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汉语篇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外国语言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他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三个领域:第一,语篇分析和话语研究,1988年出版国内第一部语篇分析著作《语篇分析概要》,获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1992),2001年出版的著作《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语言学三等奖(2006),2021年合作出版了《功能话语研究新发展》。第二,系统功能语言学,出版了《功能取向》,合作出版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十讲》,提出了“功能语篇分析”框架,与英国导师Robin Fawcett 教授提出的“enhanced theme”概念被写进英国功能语言学教科书。第三,生态语言学,2019年合作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生态语言学著作《什么是生态语言学》;所提出的“和谐话语分析”研究框架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同,被国际生态语言学学会主席、英国格罗斯特大学的Arran Stibbe教授写进《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Routledge,2021)一书中。2016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发起召开“国际生态语言学研讨会”,随后该研讨会先后在北京、贵州、丹麦、英国等地召开,在国际生态语言学研究界影响很大,国际生态语言学学科奠基人Alwin Fill(奥地利的格拉茨大学教授)在他主编的《劳特利奇生态语言学手册》(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Ecolinguistics)一书中两次提到黄国文发起的这个研讨会。

李凭:长期从事中华民族史基础理论研究的历史学家

李凭,1948年生,江苏江阴人。华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北京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韩国汉城大学、浙江大学研究和进修。通过刻苦钻研,深入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的崭新领域,厘清鲜卑拓跋部的发展轨迹,为探明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融合的规律提供了典型例证,凸显出北魏平城时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其研究成果结晶成代表作《北魏平城时代》,该书受到海内外广泛好评,自2000年问世以来已经刊印三版。

2005年应聘到广东,任华南师范大学A岗特聘教授。在学校的积极支持下,创建了全国首家二十四史研究中心;在学校的热情鼓励下,从专注于考察单一部族,拓展到探究众多部族凝聚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问题。通过论证海内外各族华人为了聚合民心而普遍供奉黄帝为共祖的现象,探索出众多部族融入中华大家庭的普遍规律。其研究心得撰写成《黄帝历史形象的塑造》,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3期,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随后从考察中古社会的基层形态切入,论述中华文化久经磨难却能弥坚长存的原因在于民族心态的牢固凝聚和接力相续。其研究心得撰写成《北史中的宗族与北朝历史系统——兼论中华文明长存不衰的历史原因》,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5期,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近年专注考察中华民族统一事业的渐进性与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曲折性,二者不但是历史学上密切关联的基础理论课题,而且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学术论题。

他的研究工作一直受到省委和省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和支持,获批五个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获得六次省部级奖励。也受到学术界高度认可,因而三次当选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退休后当选该学会荣誉会长,以及广东图书文化信息协会名誉会长、广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李新春:中国家族企业与创业管理研究的开拓者

李新春,1962年生,安徽桐城人,德国洪堡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山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4至2011年曾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目前为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战略管理、家族企业和创业管理的研究,是国内家族企业和创业管理领域的领军学者,有着广泛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他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3项和10多项其他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已出版有关学术专著与教材十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这几本国内顶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包括合作发表),获得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主持的《基于全球商业竞争的创业教育模式创新》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0年在中山大学设立中国家族企业研究中心,成为国内聚焦家族企业和民营经济研究的重要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学者。与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等单位联合推出《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和《中国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他作为创刊主编在2016年推出《管理学季刊》,联合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众多学者一起,打造学术共同体,旨在建设一流中文管理学期刊。2020年8月,《管理学季刊》被列入权威机构认定的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名单,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他是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中小企业与创业专业委员会及公司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也是中国MBA高质量认证(CAMEA)委员会的委员,此外,他还是中国管理学五十人论坛和创新创业三十人论坛的主要成员,为推进我国创新创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张国雄:行走侨乡的“碉民”教授

张国雄,1955年生,江苏宜兴人,出生重庆,下乡知青,77级大学生,本科到博士在武汉大学完成。在北京大学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后,到广东五邑大学从教。现为广东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教授、广东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5年他从北京大学来到江门五邑侨乡,被这里浓郁的侨乡文化所吸引,常年坚持乡村田野调查,对以开平碉楼为代表的侨乡建筑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将近代形成的中国侨乡文化作为学术主攻方向,探索东南沿海乡村在全球化影响下的社会转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侨乡文化的学科建设,是广东省“侨乡文化与遗产保护”重点学科负责人,主导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侨乡文化研究平台: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努力打造中国侨乡文化研究重镇。推动五邑大学与中国华侨历史研究所共建“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以此为平台,积极促进福建、云南、海南、浙江、黑龙江先后成立省级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为中国侨乡文化研究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主编《中国侨乡研究》辑刊,出版《岭南五邑》《开平碉楼与村落》《赤坎古镇》《良溪古村》《有国才有家:南洋华侨郑潮炯的史诗》等著作。共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其中一等奖2项。

他长期从事华侨历史、侨乡文化、世界遗产研究,坚持将论文写在侨乡大地上,努力将侨乡潜在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注重学术成果的转化,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首席专家,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贡献杰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荣记一等功。

胡钦太:教育信息化知行合一的践行者

胡钦太,1964年生,广东惠来人,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第十届国家督学、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与教学方法创新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信息化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创新平台理事长、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

他投身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30多年,始终坚持将教育科学规律与信息传播科技融合、将理论创新与实践落地协同、将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同行,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引领全国教育技术学科内涵发展与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时代教育传播研究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以及推动教育信息化“研政产学用”深度融合等方面,为广东省、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及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着重围绕新时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实施广东“爱种子”教学改革实践,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40多项;主持编写出版专著和教材18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充分发挥学科领军人物担当,积极推动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与专业实践,受到业界好评。荣获“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广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

黄建华:词典学研究的“领头人”之一

黄建华,1936年4月生,广东广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任校长。

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后留中山大学任教。1970年调广州外语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西语系副主任、主任、副院长等职。1977年末至1981年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译审。1986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起任广州外语学院院长。1995年广州外语学院与广州外贸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即任新大学校长。曾担任的主要社会兼职有:广州翻译协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兼全国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词典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xicography)编委、亚洲辞书学会(ASIALEX)首届会长。

学术上的主攻方向是词典学。在《辞书研究》的创刊号上(1979)发表论文后即被聘为特约撰稿人,接着在该刊连载《词典论》,是国内本学科方向的“领头人”之一。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设了词典学学科研究方向,在全国乃至国际同行中都有一定的声誉。出版的《词典论》《英俄德法西日语文词典研究》《双语词典学导论》等词典学专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台湾出版社购买了《词典论》的版权,该著作也被译成韩文在韩国发行。历时16年主编出版了《汉法大词典》,该词典收词丰富,是目前国内最大型的汉法词典,出版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2018年,该词典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兼攻的方向是翻译,早年曾考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翻译科任专职译审(1977末至1981)。曾主译由商务印书馆策划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自然法典》(1982)、《公有法典》(1985)、《塞瓦兰人的历史》(1986)、《论实证精神》(1999)等多部世界学术名著。

他曾获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获法国政府授予的棕榈叶二级勋章,还获评为“南粤杰出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南粤楷模”以及“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获中国辞书学会授予“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

南方日报A08版

网址链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2-01/12/content_7982008.htm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