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广工 >> 纸媒汇

【南方日报】凝聚社科力量 助推走在前列

字体: 2023年05月22日 浏览量: 作者:南方日报 编辑:朱小翠 来源:南方日吧 第A12版 2023年5月22日 审核:南方日报


■编者按

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赋予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使命任务,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推进广东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日,省委宣传部、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在广州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理论研讨会。研讨会紧扣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主题展开交流探讨,积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建言献策。现将部分专家发言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奋力推进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 谭炳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这为我们推进广东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征程中,必须牢记嘱托,敢担当善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牵引,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着力改善政府供给的服务效率与水平,着力降低要素成本,着力提升政策普惠和传导的成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友好”广东,以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倒逼全面深化改革。

抓住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契机,推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走在前列。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等合作机制的同时,抓住RCEP生效契机,将目光更多聚焦于东盟,大力拓展广东对外经贸发展的空间。紧紧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推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走在前列。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的教育支撑,围绕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积极打造全球一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在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以实体经济为重点,推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在前列。在发展思路上,主动谋划布局制造业当家的未来产业。在重点工作上,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在支撑保障上,注重发挥重大载体平台保障功能作用。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走在前列。加大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力度,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高标准规划建设县域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强县兴镇带村促进经济强县、经济强镇和美丽乡村脱颖而出。

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

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研究员 冯伟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将紧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使命定位,按照“聚焦布局、重塑队伍、提升效能”的总体部署,聚焦主责主业,组织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着力产出重大科技成果,有效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一是在生命、海洋、能源等战略必争方向,加强科技创新领域布局。面向人类生命健康,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向国家海洋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推动海洋高新技术集成创新;面向国家能源安全、“双碳”战略等重大需求,促进大湾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发展;面向基础前沿交叉与材料领域发展需求,支撑重离子物理研究、中微子物理研究和低温制冷示范应用等。

二是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作用,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凝聚科学技术的制造业蓬勃发展,持续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智能化数据化,建设高质量新兴产业集群。组织优质科研力量,打造建制化科研新范式,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重大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培育领先世界的尖端技术。

三是发挥港澳桥头堡作用,搭建中科院引智“连心桥”。进一步深化与港澳的科技合作,推动建立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健全联合培养机制,促进粤港澳优势技术和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流动,建立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产学研交流基地,开展基础研究和产业推广。探索与港澳高校、科研院所互惠共赢的人才政策,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储备科技人才。坚持引才自用与为国引才相结合,打造国际人才培养、招聘平台。

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万俊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对广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出重要要求。要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统筹推进区域产业发展。要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突出功能区引领,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谋划与布局优化,加大力度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快更好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有序转移,支持涉农产业双向布局、涉农企业双向投资。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增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

二是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进一步推进扩权强县强镇,做强做大做优县域经济,着力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构筑县镇村相互衔接的主导产业体系。推进县城、重点乡镇和特色镇村一体化建设,促进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和县镇村同建同美。

三是夯实乡村产业集聚平台。强化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乡村产业投资激励,实现生产要素向各类乡村产业平台集聚,构建以县城为中心、链接重点镇村的“产业点—产业链—产业带—产业圈”纵深嵌套的乡村产业集聚平台体系,建好现代产业园等产业平台,发挥富民兴村作用。

四是做优南粤乡村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塑造乡村多元价值,科学谋划乡村特色产业长远发展,攻关破解产业链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利用数字技术、科技创新赋能,推进特色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五是推动产业激励政策更加包容。完善与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构建精准包容性指向的赋能增收体制机制,做强“链主”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持续壮大镇村集体经济,构建小农户有机嵌入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体系。

六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培养企业家精神和“三农”情怀,加快健全重农导向的考核体系,加快形成各方力量积极投身乡村产业发展的长效动力机制。

把制造业这个立省之本做强筑牢

广东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原校长 陈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广东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这方面,广东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弱项,如高端芯片、精密装备、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等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基层以“粗放式”招商引资抓产业发展的现象仍然存在,珠三角与粤东、粤西两翼发展不协调问题仍较突出,传统产业竞争优势趋于弱化,高技术赋能产品不充分,智能化升级效率有待提升,等等。必须直面问题,花大力气筑牢制造业这个立省之本,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要着力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巩固和加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抓好龙头企业培育,筑牢产业四梁八柱。加快提升产业平台发展能级,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培强资金链,集聚人才链,强化政策供给与创新要素汇集。

二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立足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积极实施产业技术赋能行动计划。加强城市群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建设,促进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切实加大工业投资。强化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供给能力。以链式方案解决“短板”问题。全力开展暖企护企行动。

四是积极探索由“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的广东路径。加快构建人人创新的用才环境建设。积极推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发挥现代网络强大的教育功能。

率先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赵细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新时代新征程,广东必须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化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率先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广东方案”。

切实把“先”的要求落得更实。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要有大局观、长远观和整体观,敢于对落后生产方式和项目“断舍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全面检视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建设项目的社会贴现率,从根子上、源头上遏制生态环境资源开采开发的急功近利行为,坚决杜绝脱离实际、盲目铺摊子、凭空上项目等拍脑袋决策行为,以及“先上车后补票”等事后项目评估行为。

切实把“绿”的底色擦得更亮。把绿色低碳转型这篇大文章做好,是广东在新时代新征程走在前列的重要任务之一。一要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步伐,做强转绿传统“存量”。二要把握全球产业演进机遇,抢先做大新产业的绿色“增量”。三要用活用好“有形之手”这根指挥棒,把绿色培育成重要的创新驱动动力源。

切实把“转”的文章做得更出彩。坚持辩证思维,畅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推动资源变资产,“叶子”变“票子”,把“土特产”做成“新产业”。重点关注关键要素不足、市场基础设施薄弱、规模化程度低等制约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问题;鼓励更多企业、社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上山下乡”,让更多优质要素流向农村、流向森林;加快交通、通信、数字化、物流、技术服务体系等建设,把生态产品与外部市场更加紧密连接起来,有效发挥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加大对区域特色生态产品品牌“滥用”“冒用”等现象的整治力度,探索运营和管理区域公用品牌的新模式。

扎实推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永刚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必须深刻认识自身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重要地位、突出作用,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齐头并进,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首先,推动“两个文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自立自强、制造强省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等重大部署落实,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依托融媒矩阵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其次,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一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二要基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拓宽领域、补齐短板,着力在解决难点痛点上下功夫,让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要注重尊重基层群众首创精神,拓宽参与平台,激发创造活力,调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群众共同建设与全民广泛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再次,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保障。要切实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相关机制,建立常态长效机制,夯实主体责任,真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有效机制与合力优势,提升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网址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305/22/content_10061488.html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