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是广工2020级新生报到的日子。2020年,广工共录取了9578名本科新生、3715名研究生(硕士生3548名、博士生167名)、51名国际学生新生(其中学历生45名、含2名博士生)。全家在广州乞讨,自己奋发努力考上广工的朱阅阳,就是广工新生中的一人。
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学校四个校区分别设置了体温检测、行李暂存、交通分流、新生接待点,每个分流点都有安保人员、后勤人员及志愿者指导车辆行驶分流,保证交通顺畅。扫码、测温、登记,是学生进入校门的必备步骤。
为了协助新生顺利入校,广工组织了约2200名志愿者、迎新使者等,帮助新生搬运行李、引路等,从新生踏入校门到顺利入住,提供了贴心且周到的服务。广工党委书记胡钦太、校长邱学青、副校长陈卓武也分别到各校区迎新报到点看望慰问新生。
广工新生朱阅阳也到校报到。朱阅阳的父亲天生残疾,30岁时,与同是残疾人的母亲结为连理,哥哥出生不久即被诊断出患有“小儿麻痹症”,一家五口只有阅阳和弟弟身体健康。为了偿还治病的高额费用,十几年前,父亲带着一家人从河南老家来到广州,生活过得极为艰辛。
一家人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阅阳和弟弟身上,希望他们能够好好读书,将来长大后,能靠自己的双手改善家庭生活。怎样才能过上靠自己的日子?小时候无处可去时,阅阳会到公共图书馆中看书。在一本本书、一行行字中,他找到了答案:“好好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他的心底生了根、发了芽。
高考是很多人一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备战”的日子里,为了锻炼身体,朱阅阳买了从小到大唯一一件“奢侈品”,一根跳绳:“跳绳简单有趣,也不占地方。”小学和初中,阅阳的成绩总能稳定在班级前十,但到了高中,成绩不太稳定,刚开始只能在班级40名左右徘徊。父亲很是着急,但又不能给他太大压力,每周五电话报平安,只说两句:保重身体,好好学习。简单的八个字,承载的是一家人的期望,阅阳知道,他的路注定比别人更难些,但他不怕,要实现靠自己的梦想,他就得更努力些、再努力些。他每天早上不到6点起床11点多睡觉,渐渐地,每逢月考都能进步十名左右,从原来的40名到班级前4名,他只花了不到半个学期的时间。
阅阳平时很少听音乐,“设备贵、也没时间”。一次班会,他听到了《追梦赤子心》这首歌,他还记得MV中的一个画面:激昂的呐喊过后,一根羽毛轻轻地、缓缓地飘上天空。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心被什么力量击中了,他渴望的,就是那种轰轰烈烈地奋斗过后,趋于“平凡、平静”的生活。今年7月,阅阳以607的分数考上了广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阶段的奋斗结果,他说自己是幸运的:“广工满足了我对大学的想象。”
9月7日,看见广工官网上有勤工俭学的信息,朱阅阳即刻联系了学校,想了解具体政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他们心里最大的石头就是会不会因为经济问题止步于大学校门之外。
“学校绝不会让一个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得知他的情况后,广工为他送上了500元的应急资助金和相应的防疫物资,详细介绍了如何申请勤工助学岗位以及国家助学贷款等其他学校资助政策,并鼓励他进校后勤奋学习,自强自立。“学校每年会提供3000个左右的岗位,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我们鼓励你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减轻家庭的负担!”得知这些后,父子俩松了口气。
谈及未来,朱阅阳表示,首先是要学会自力更生,通过勤工助学等途径,为家庭减轻负担;他也希望能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助别人。另外,他还说:“我想考研。”
9月7日,广工学生处处长植林看望他们时,有一句话让阅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大学只是人生中一个新起点,未来的路还长,希望你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好好学习,将来考研、继续深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能为国家作贡献的人。
今年的广工新生中,还有一对可爱的“姐妹花”。庞如心和庞如意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今年姐妹俩双双被广工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录取。2002年,如心和如意出生在河南,四岁多时跟随父母来到中山生活。姐妹两超级有默契,出生时相差了3分钟,18岁这年,她们高考分数相差仅一分,并且报考了同样的大学同样的专业。
对于在广工的生活,姐妹俩充满了期待。她们说:“在广工的四年,希望自己能认真学习,发掘潜能。未来充满未知,无论是风光旖旎还是道路曲折,都希望自己能保持拼劲,才能对得起自己。”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杜清 李胜彬 (通讯员供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梁意聆
网址链接:https://www.gzdaily.cn/amucsite/pad/index.html#/detail/1374788?site4&column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