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广工 >> 纸媒汇

【南方日报】坚定制度自信,制度稳则国家稳

字体: 2022年04月11日 浏览量: 作者:坚定制度自信,制度稳则国家稳 2022-04-11 我有话说(0人参与) 字号减小字号增大 ■周 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 编辑:朱小翠 来源:《南方日报》第10版 2022年4月11日 审核:《南方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要在一个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前提就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制度根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国家之基、社会之规、治理之据。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我们有底气、有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时代选择相结合的产物。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经受住实践检验的先进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构筑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我们有底气、有定力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推进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创新,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更加坚实的制度基础。

制度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动力

自信是人作为社会主体对自己进行积极评价和充分肯定的一种心理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指人民群众从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对国家制度高度认同和充满信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定的制度自信是凝聚社会强大合力的动力源泉。

一方面,坚定制度自信可以促进社会活力的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提供了巨大能量,在实践中进一步彰显的显著优越性是人民群众坚定制度自信的根本来源。例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自信,有利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个体和社会的民主权利;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信,可以激发国有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经济形态的活力,“搞活”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定对“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机制的自信,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凝聚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另一方面,坚定制度自信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制度自信一经形成,不仅表现为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状的高度认可和认同,而且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未来发展和完善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构成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

制度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广泛共识

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全方位的、高质量的现代化,最终指向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性、复杂性、高层次性等特点,决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支持,需要凝聚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人民群众达成以下重要共识:一是核心共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性质共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将中国社会发展具体实践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什么别的现代化。三是特征共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初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四是理念共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必须坚决贯彻的发展理念。制度自信源于对制度的理性认同和执着信念,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信任,它能够引领社会成员对核心、性质、特征、理念等重要问题达成广泛的共知、共识和共鸣,广大人民群众愿意主动参与、积极配合、自觉履责,从而顺利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

制度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环境氛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战略目标,从个人层面看就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层面看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从国家层面看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人民群众坚定制度自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良好局面,人民群众的制度自信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充满信心。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日益走近国际舞台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了富有启示性意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

作者系广东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制度自信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国际建构研究”(21YJA710060)阶段性成果

网址链接:https://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2204/11/node_A10.html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