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部门概况 | 学校主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查询
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广工 >> 纸媒汇

打造网络云课堂,深化思政全课堂,善用社会大课堂

【中国教育报】广东工业大学:“大思政”照亮工科青年实干兴邦路

字体: 2023年06月12日 浏览量: 作者:杜清 李成瑶 揭晓 徐伟明 编辑:朱小翠 来源:中国教育报 第8版 2023年6月12日 审核:中国教育报

前不久,广东省公布了2022年度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项目认定名单,全省仅4所高校获省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高校认定,广东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广工”)榜上有名。

近年来,广工心怀“国之大者”,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创建新时代工科高校“大思政课”全新育人模式。学校挖掘和整合校内外优秀思政教育资源,探索数字化时代思政教育的方式创新,注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互济,精心锤炼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努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党建高位谋划构建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要做好‘大思政课’建设改革这篇‘大文章’,特别是要用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两个抓手,有的放矢,才能有所成就。”在学校新学期“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推进会上,广工党委书记胡钦太强调,学校各机关职能部门、二级教学单位等要打通协同建设“立交桥”,使“大思政课”建设驶入“快车道”。

近年来,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切实担当起善用“大思政课”的主体责任,在提高政治站位上用力,在加强组织领导上发力,在推动政策落地上着力。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学校课程思政领导小组组长,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党政齐抓共管。

为在改革创新中谋划好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广工成立“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校党委书记担任主任。中心打造“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整合“大师资”,探索建好“专家+双岗”的学科交叉型“大师资”队伍。中心校外选聘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等知名专家,指导“大思政课”建设。陈金龙建议学校思政课教师强化教研能力:“不做研究,只能当知识的搬运工;做研究,才能讲出深度、温度、广度。”

广工“大思政课”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先行先试,强化教研。中心下设课程思政教研中心、中国式现代化教研中心、生态文明治理教研中心等四个教研室,聚焦新工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教育、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等议题,全面推动思政教育体系学理创新,构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新阵地。

为了在经典阅读的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政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广工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9年起与学校图书馆共建“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空间”。空间采用经典研读的方式,以教师荐书、师生共读的形式,拓展思政教育的思想性与惠及面。

数字化让思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怎样把思政教育落细落实到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广工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不以传统的书面考试作为唯一判定标准,而是探索综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作为考核指标。考勤情况、好人好事……学校把学生日常行为数据化,量化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成长情况,精准勾勒出学生“画像”。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如有违纪行为,则要重修“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

“当代大学生是数字时代的‘弄潮儿’,思政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开展,还要借助信息技术,融入学生日常生活,成为照亮学生航程的明灯。”广工党委副书记、校长邱学青说。学校依托工科优势,勇立教育数字化时代潮头,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用新技术赋能思政教育精准性、长效性。

近年来,广工充分发挥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势,着力建好智慧教室,加大本校“蕴瑜课堂”的在线支持力度,利用5G网络进行4K远程直播授课。学校还建设了包含媒体素材、课件等内容的课程思政共享资源库,帮助教师扩展当下“大思政课”建设的教学内容,实现优质思政教育内容的精准化、精细化、精致化投放。如广工马院教师梁均宁在学校“蕴瑜课堂”平台开设网络课堂交流区,在课中适当引入学生课前关心的话题,指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全课程多样化育人体系让思政有“知”又有“趣”

如何破解思政课“吸引力不够、抬头率不高”等难题?为了增强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提高课堂的吸引力、趣味性、互动性,使思政课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胡钦太的推动下,广工从课堂问题和学生需求出发,把培根铸魂内化到课程设计、内容、讲授、考核、评价的各方面、各环节,完善具有广工特色的全课程多样化育人体系。

写剧本、做导演、当演员……广工工商管理专业李博奕等学生,围绕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等相关知识点,制作了《歧途》微电影,引导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我校创新推出‘微课堂、微调查、微演绎、微视频’4种主题展示方式,不但强化了思政教育的思想性、创新性,还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互动性、趣味性。”胡钦太介绍道。“微课堂”是通过15分钟的教学讲主题内容,“微调查”是通过15分钟分享调研情况和调查报告的形式讲学习内容,“微演绎”是通过15分钟的情景剧、话剧等形式演绎主题内容,“微视频”是通过播放10分钟左右的自制视频讲解知识点。

“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见面的时间有限,在课后,我会通过微信和QQ群及时回答他们的共性问题;对于个性问题,我就会和他们私聊,及时引导。”得益于微信等新媒体,梁均宁努力打造“不断线”的思政课,成为很多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引路人”。

广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在更大范围内把思政教育转化为“身边教育”,引导更多身为“强国一代”的青年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工科专业课飘出醇厚“思政味儿”

“国家努力造福人民,偏远乡村也通电了。乡村用电人数少,导致变压器空载运行损耗大,这需要你们利用专业知识去改变。”广工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周永旺在讲授“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时,将现实需求、家国情怀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提升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

如何让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合力共进,自然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部分专业课教师原来注重‘授人以鱼’,在‘授人以渔’方面还需深耕。”胡钦太通过“思政第一课”等进行示范引领,鼓励专业课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了解专业、行业、国情,学好专业技术,把自身专业发展与祖国需求相结合,争先奉献。

广工基于新工科的优势特色,努力把工科院校原本存在的思政教育短板转化为学校思政教育的优势。学校围绕新工科思政教育方式创新、“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教育、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等四方面议题,打出“组合拳”,促进思政教育与工科特色相融相促。学校以工程伦理引领工程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文融通涵养创新人格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学校现有4000多门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立项省级课程思政类项目10项、校级课程思政类项目212项,实现“人人讲思政、门门有思政”。

广工还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大社会的实践场域中树立艰苦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努力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事业。学生报名入伍、服务基层积极性高,利用专业知识奉献家国,服务乡村振兴等战略。

广工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在井冈山体验编草鞋

学校传授的电商运营等专业知识、涵育的爱国奉献等责任担当,助力广工毕业生车洲深耕“参芪草”帮扶项目,带动相关地区中药材产地村民致富。“参芪草”项目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及“乡村振兴奖”。

近年来,广工坚持“爱国荣校、创新驱动、科学辩证”的工匠精神,开设38门课程思政与专业能力相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为广东“双十产业”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学生在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勇夺2金7银3铜,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辐射引领奏响思政教育一体化“大合唱”

一些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反映,“自身的理论基础不够厚实”“往浅讲没意思,往深讲没底气”……广工马院副院长曹亚琴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广东省揭阳市很多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需要理论指导,于是她开设了多场讲座。

“高校人才、智力资源丰厚,应发挥好理论优势,努力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中起到重要引领作用。”邱学青说。广工与揭阳市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建立跨学段跨学科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片区交流机制、培训机制和集体备课机制等。双方通过教研问题共商、教研成果共享,共同探索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广工师生带非遗灰塑走进中小学

广工还与揭阳市多所中小学共同深耕“大思政课”责任田。灰塑是国家非遗、岭南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广工依托校内的广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在揭阳市中小学校推广非遗,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引导中小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近年来,广工通过“思政课进社区”“思政课进乡村”系列方式,扎实推进思政教育进社区、校区、园区,强化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在胡钦太的带领下,学校思政课教师走进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东华镇雅堂村,开展包括专题党课、现场教学、微党课的“思政课进乡村”系列活动。

“大思政”出成果见成效,广工形成了《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建设融合发展》等4本研究专著,以及数十篇论文成果。学校获批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

网址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06/12/node_9.htm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信

扫一扫
关注广东工业大学官方微博

扫一扫
手机看广东工业大学新闻网

关闭

我来说两句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3 gdutnews.gdut.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粤ICP备05008833号

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电子邮箱:xwzx@gdut.edu.cn

建议使用IE7内核以上浏览器